透过“疫情”看到的-方之-河南诗人网
现在是: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下午好! 登录 | 注册 | 进入商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主 编: 杨炳麟
编 委: 谢  冕 杨匡汉
  吴思敬
韩作荣
  叶延滨 唐晓渡
  陆  健 程光炜
 
马新朝
耿占春
  商  震 杨炳麟
  杨志学 赵  勇
  杨晓民 何向阳
  (按年龄长者为先)
首 页 中原诗群 空间·网刊 中国诗歌馆 诗歌现场 中国诗歌社区 名家肖像 诗书画苑 网上书店
卖 场 理事广场 在线阅读 诗歌讲堂 高 端 对 话 窗 外 档 案 诗词园地
 
        诗人简介
姓    名:  方之
性    别:  男
笔    名:  方之
发表作品:  267
赠送礼物:  赠 送
 
        诗人网刊
更多>>
第一百零六期
第一百零五期
第一百零四期
第一百零三期
第一百零二期
第一百零一期
第一百期
第九十九期
第九十八期
第九十七期
第九十六期
第九十五期
 
          散文诗
 
         透过“疫情”看到的
             作者:方之 | 2020/2/7 22:04:48 | 浏览:702

0


    漂亮可口的沙糖柑橘,默默地又坏掉了一些。

    几天前,买回来的这一筐带着青枝翠叶的鲜果,由于冰箱里没有空间,就堆放在客厅里。没成想,这么快,就沦为边吃边坏的结果。

     看着一天天一颗颗鲜亮的果实变得面目可憎,顿时心生惋惜。而在“冠状病毒”肆虐,不断吞噬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当下,让人不由得从中领悟些出什么……

    是的,明明知晓水果不耐久放的道理,尤其在不加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更会加速它的腐败。想来,如今这局面,关键在于没有对待那些容易明白却轻易就被忽视的东西,就是自然规律。

     深一点说,自然界存在的千千万万种微生物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它们侵袭健康事物的方式和时间更不为人所察觉。而每一分每一秒它们都在伺机行动,一旦有机会就会给生命体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

    果园里,挂在枝上的果实尚且被侵袭而变质。便可推知,脱离了根的滋养、树的呵护,被摘下露天存放的果子,何尝不像失去了免疫力的人类,更会给病毒这些微生物以可乘之机。

    人类经过长期探究摸索,不断地认识和掌握了很多规律。为更好地顺应这些自然规律,也做出了相适应的改变和对策。正如逐渐认识和破除迷信一样,那些靠天吃饭的年代里,人类对于空虚的神灵的膜拜和祈求,发现多是徒劳。痛定思痛,继而认清了风云的不定,天意实难测的现实。最终,通过人们的自救: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才做到旱涝保收,五谷不忧。这是人摆脱无知,探寻规律,从而对人类自身得出的肯定。

    百万年来,人类的进化历程就是一部认识和掌握一个个规律的历史。古人第一次见到“火”时,必定充满了陌生。后来发现“火”不仅能够照明、御寒取暖和赶走恶兽,还可以烧熟食物,让人类跨入了新的文明。而对于“水”的认识,或许最让人类纠结。干旱曾一度让农田颗粒无收,生命堪忧;雨水丰沛时代,千里泽国又让人们头疼不已,一样地忧愁。而最后,通过“大禹”治水的不朽壮举,不仅留下了“三过家门不入”的舍己为公的千古精神遗产,还有“宜疏不宜堵”的治理自然的理论智慧。

    世间万物每天在自然中逡巡,觉日出而动,观日落而息;海贝把握每一次潮涨潮落自由徜徉,蛙类在地震来临之前躲避危险;还有群狮捕食迁徙野牛的白天,鸟儿清醒在每个恐惧的夜晚,这是时间里的规律。为预防大河洪流而加筑堤防,为免于热胀冷缩破坏铁轨总留下空隙,为使高大的建筑物不受雷电袭击而装上避雷针,这是空间里的规律。

    当然,这些自然规律的认识和适应,是人类经受无数磨难和世代挣扎换来的。而驾驭这些规律,从意料之外到管控之中,犹如驯服禽畜、驱驰烈马,何尝不也是一种规律:从最初的恐慌害怕,然后试探、突破底线,知晓究竟,到最后达成一致,顺应互生。 人类和规律之间通过接触、冒犯到对抗和彼此妥协,我们和对方均在付出巨大时间和力量的代价下,和它们一个个成为了“朋友”。

    像一切事物一样,不可能无缘无故突然消失和灭绝。规律之于人类,没有所谓为害为善。它们如朋友也好,似敌人也罢,凡给我们带来好意的就亲近一些,嫁祸于人类的就增添了无限的仇恨。其实,这是我们人类自身情绪的反应。从另一方面说来,这是我们未知的部分,正是下一步需要认识和彼此交流的。既然共处一室,若欲灭绝对方,本身就违背规律,何况也是我们办不到的,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在彼此较量后的和平状态下共存,甚至互惠。

    看清了这一点,在一切幸与不幸之中,在所有机遇和困难来临之时,我们也无需过度惊喜或者悲观。在这场与“冠状病毒”不期而遇里,让人们相信,也会像许多突然造访的意外一样,最后都会恰当地得以平息。回头来看,最有意思的是,总在偶然到来的新事件中,人类就在惶恐中创造,又于奇迹中得到福祉。

    人类的运气无法设计,就像风雨来时的不可预期,是永远看不破的玄机。我们保持的敏感只在于:知道它们都会来,还都会走。唯一可以预判的是好的能变成坏的,坏的也可以变成好的。这或许就是脱离我们每个人或喜或悲的情绪之外的变与不变,正如每天的自然界都在变化,而不变的是日升月落,昼夜更替。这是规律。

      知晓了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和每一颗种子都会有发芽、生长到败落,从而明白了每一种事物都会有兴衰。那么,在如日中天时,我们不会恣意挥霍,保存实力克勤克俭是真义;当大难临头时,我们不至于大意而亡,做好防备是当务之急。

     人们总在伤痛中接受和改变现实,在黑暗中迎来黎明。所以,才善于在过去预判将来,在失败中接纳胜利。生命本是一场看不到灾殃和感觉不到福祉的历程。

    末了,我想,若要多挽回点损失,只能跟时间赛跑,还是发动家人,一起把未曾坏掉的甜蜜的柑橘尽快吃完。             

    这也是规律!



上一篇  一位白衣天使展翼飞去

下一篇  吹哨的人走了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上一页
 
        友情链接
中国作家网    诗刊    人民文学网    河南作家网    河南文化网    大河文业网    河南诗词网    中国诗歌网    中国诗刊社    人民网    诗歌报    央视网    作家网    文学报    腾讯网    新浪网    中华诗词网    诗林    中国书协网    中国文艺网    北方文学网    天津诗人网    北京诗人网    中国诗文网    左岸读书网    新诗代    诗生活    中青网    文艺报    中诗网    大豫网    光明网    扬子江诗刊    诗潮    绿风诗刊社    搜狐读书网    华语诗歌网    中国诗人网    当代诗词网    古代诗词网    中华诗词网    诗选刊    冰心网    文心社    小说界    诗中国    国学网    中文网    江南杂志社    山花    河南文艺网    百花文艺网    敦煌诗刊社    华语文学网    中国文苑网    红豆杂志社    诗词歌赋网    榕树下    大众网    中原网    新华网    商都网    中青网    学术网    星星诗刊网    半岛    诗词名句网    诗词吾爱网    中原诗词网    南方周末网    中国摄影网    外国文学网    中国文学网    古诗词    古诗文    文学乐    十月刊    搜韵网    读者网    意林网   
 

咨询热线:0371—66267916   66268398   66267915  合作联系关于河南诗人客服中心访客留言站长信箱关注我们 

河南诗人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网站声明

电子信箱:henanshiren@126.com

 河南诗人 2008-2017 (Henan Poet) 郑州市金水路99号建达大厦6D座 

豫ICP备12011436号-3   豫ICP备12011436号-2   豫ICP备120114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