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诗人李浩诗集《还乡》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河南诗人网
现在是: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凌晨好! 登录 | 注册 | 进入商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主 编: 杨炳麟
编 委: 谢  冕 杨匡汉
  吴思敬
韩作荣
  叶延滨 唐晓渡
  陆  健 程光炜
 
马新朝
耿占春
  商  震 杨炳麟
  杨志学 赵  勇
  杨晓民 何向阳
  (按年龄长者为先)
首 页 中原诗群 空间·网刊 中国诗歌馆 诗歌现场 中国诗歌社区 名家肖像 诗书画苑 网上书店
卖 场 理事广场 在线阅读 诗歌讲堂 高 端 对 话 窗 外 档 案 诗词园地
 
         诗  讯
更多>>
 
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1月18~19日在郑州隆重召开详情>>
    
欢迎订阅《河南诗人》诗刊 11-30
刘震云当选河南省文联主席 11-21
在中国作协十届四次全委.. 11-20
河南省诗歌创作研究会第.. 11-7
“首届国际青春诗会——.. 10-22
马龙闪散文集《黑白杂俎.. 10-22
邢建设诗集《淡菊如烟》.. 10-22
陈讲一主编《古典听风杯.. 10-22
 
        诗 广 告
更多>>

 
         诗 讯

青年诗人李浩诗集《还乡》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0

2017/6/19 10:08:29丨责任编辑:后台管理员丨浏览:(774)

    “当下年轻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最重要的是要对语言、修辞本身把握好分寸。”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诗人吉狄马加谈到年轻诗人创作现状时如是说。 

    6月14日下午,由十月杂志社、北京大观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读品雅集文化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诗人李浩诗集《还乡》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作者李浩和著名作家、诗人、诗评家吉狄马加、王家新、宁肯、王光明、谷禾、臧棣、赵兰振、李少君、张桃洲、汪剑钊、杨炳麟、西渡、苏历铭、阿西、美国诗人顾爱玲、亚美尼亚诗人罗伯特、阿根廷诗人白冀林、美国诗人谢思茂以及正在鲁院学习的信阳诗人田君与鲁32中青年作家高研班部分学员以及北京青年诗会的部分青年诗人、北京十几家媒体记者等二百多人共同做客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多功能厅,分享研讨关于“还乡”的写作。 

    会议由著名诗人谷禾主持。 


    李浩,诗人,1984 年6 月生,河南息县人。曾获宇龙诗歌奖(2008)、北大未名诗歌奖(2007),入围第15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提名等。著有诗集《风暴》、诗文集《你和我》等,部分作品被译介国外。


    在吉狄马加看来,今天的诗人在语言、修辞、形式和内容等不同领域,作为个体进行写作并体现生命体验的空间是很大的,李浩的诗歌深度表达了他的生命体验以及他对语言的特殊敏感性。“今天诗人自觉回归语言修辞本身,却更多还是停留在语言表层,李浩的诗歌所呈现的内容具有深刻意义和独到之处。”


    著名诗人王家新赞其:“李浩在写作上的进展令许多人惊异,但在我看来又出自必然。他投身于诗,进入他每天的祷告,面对他灵魂的功课,同时他专注于锤炼语言,如同锤炼他的人生。他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愈来愈富有定力,也愈来愈富有个性和创造力。”


    著名诗人、北大中文系教授臧棣则说:“李浩的诗,很接近一种内在的修行。我猜想,它包含的严肃性几乎令语言本身也会感到吃惊的。深透的感受力,对诗歌的观察所做的道德反思,综合的修辞能力,对强烈的现实感的精心的打磨……所有这些,都让他的诗看起来既新鲜,又不乏深刻的表达。”


    著名作家、十月杂志常务副主编宁肯先生对李浩的新书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的诗呈现着与众不同的身体,完全处于打开的状态,像钢琴打开后盖,声音不仅从琴键发出,还能看见琴锤的跳动,灵魂敲击着肉体,肉体同样敲击着灵魂。
    著名作家、十月文学院副院长赵兰振先生称李浩的语言里有一种沉痛感,像是一个走在春风中的少年预言家,明净、神秘而充满灵性。他的歌唱悦耳,丰富而不拘形式,他给世界重新命名,他的诗歌的光束所照之处,世界洞开。


    《还乡》中的诗,创作地点也不尽相同,掺杂着李浩的成长经历和感受,并从不同的写作向度上展示了他对多重空间、多种可能的诗歌创作的开掘与探索。比如同名诗歌《还乡》)是他集三个维度的人生经验而得:一是在豫南农村的童年生活,这是写作这首诗的内驱力;二是在异地求学的“流浪”阶段,飞速发展的城市化和乡村记忆成为不可调和的张力,李浩坦言,处在寻找语言、内化经验和思考生命的阶段,这两种力量构成了痛苦、绝望、挣扎和理想的共存;第三则是这首诗最终完成于城市生活中。“三重空间在写作的隐秘中互相支撑、协调与运动,并不断启动那无法规定的外延之事、物所指向的精神内涵。”李浩如是说。


简装版《还乡》



精装版《还乡》 


    谈及关于“还乡”的创作,李浩表示,这些诗歌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来自乡村生活的经验。“这个经验不完全来自记忆,而是真实的乡村生活在生命里播下的种子存活下来,并随着生命成长而成长,从而成为唤起写作的能量 来源之一。”在《还乡》《哀歌》《十年前,在回龙寺》《故乡吟》《挖鳝鱼》《乡村坟场》等诗歌中,都可见他以乡村的物、感受、经验、情感、天空、民俗、神话、传说、方言、非自然等“还乡经验”书写的豫南乡村的历史与现实。

    在李浩开阔的语言向度上,其创作所涉及的社会、伦理、乡村、城市、宗教等如同“向经验敞开的花园”。一如美国作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顾爱玲所言:“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农村和城市、宗教与政治,以及信仰和现实生活等,就像杰拉尔德· 曼利· 霍普金斯一样,对他来说诗歌就是教堂,写诗就是祈祷。”


    在诗人的身份之外,李浩亦是文学编辑。他本人的写作,一直努力站在“人性无法克服的软弱基石上的悲悯”上发声,这个向度也构成他对诗歌判断的维度之一。“我们在现代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以为,保持原始森林中的那只猛虎的警醒,在读书、写作、工作中,聆听圣人、贤人的教导,朝向广阔而丰盈的生活,以免在仰望的时刻,滑进可怕的陷阱,扼杀掉那独一的‘自我’,从而割断了作为个人的存在之根。”李浩如是说。


    作为李浩的同乡,知名诗人杨炳麟特别从郑州赶来北京向李浩致以祝贺。他说:李浩的诗歌底板上显影出故土的厚重、艰辛和真实,诗人的经历已成为他诗歌根性的有效组成,“根性”往往影响诗人一生,考评一个诗人(包括对其作品的解读)不能脱离他的生存环境与故乡。杨炳麟认为在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叠合处才有才华展露的契机,除先天有觉后天勤勉外,经验给诗人的暗示价值是终身的。他相信不懈努力的李浩能够站上人类诗歌的高位。 

    诗人李浩致答谢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首页
 
        友情链接
中国作家网    诗刊    人民文学网    河南作家网    河南文化网    大河文业网    河南诗词网    中国诗歌网    中国诗刊社    人民网    诗歌报    央视网    作家网    文学报    腾讯网    新浪网    中华诗词网    诗林    中国书协网    中国文艺网    北方文学网    天津诗人网    北京诗人网    中国诗文网    左岸读书网    新诗代    诗生活    中青网    文艺报    中诗网    大豫网    光明网    扬子江诗刊    诗潮    绿风诗刊社    搜狐读书网    华语诗歌网    中国诗人网    当代诗词网    古代诗词网    中华诗词网    诗选刊    冰心网    文心社    小说界    诗中国    国学网    中文网    江南杂志社    山花    河南文艺网    百花文艺网    敦煌诗刊社    华语文学网    中国文苑网    红豆杂志社    诗词歌赋网    榕树下    大众网    中原网    新华网    商都网    中青网    学术网    星星诗刊网    半岛    诗词名句网    诗词吾爱网    中原诗词网    南方周末网    中国摄影网    外国文学网    中国文学网    古诗词    古诗文    文学乐    十月刊    搜韵网    读者网    意林网   
 

咨询热线:0371—66267916   66268398   66267915  合作联系关于河南诗人客服中心访客留言站长信箱关注我们 

河南诗人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网站声明

电子信箱:henanshiren@126.com

 河南诗人 2008-2017 (Henan Poet) 郑州市金水路99号建达大厦6D座 

豫ICP备12011436号-3   豫ICP备12011436号-2   豫ICP备120114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