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经七路34号》面世,揭秘河南文坛的过往岁月
2017/11/27 10:21:07丨责任编辑:后台管理员丨浏览:(1028)
11月26日上午,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共同举办的“南丁逝世一周年追思会暨《经七路34号》研讨会”在河南省文学院举行。来自北京、河南两地的文学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为河南文艺界、中原文坛做出突出贡献的老领导、老作家。大家一致认为,该书是南丁先生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的对这个世界的爱,它不但是一部个人岁月的回望集,也是一部河南文学的备忘录,体现了一位老作家的文化责任和文化情怀,展现了他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光辉。研讨会由河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王守国主持。

要接过他传给我们的文学接力棒,把打造文学强省作为重要责任
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邵丽在致辞时说,南丁先生曾先后任河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等多个职务,南丁先生不但是河南文坛的领导者,他还是文坛的推动者、实践者,是河南文学的一面旗帜,是文学豫军的掌舵人。
“他在那个时代写了很多有影响的作品,他待人谦和,为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南丁先生不但用文字书写,也在用行动和生命书写,他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无论是当编辑还是当领导,他都本色的活着,活出自己的真实人生。包括最后告别人世,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他用独特精彩的方式为自己的一生做了完美的收官。”邵丽说,在南丁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南丁先生的回忆录《经七路34号》,虽然南丁先生生前没有看到它的出版,但她认为,可以告慰南丁先生的在天之灵,这本回忆录是那个年代的河南文学史,从里面能阅读到历史变幻,同时也凸显了南丁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展示了他通达的智慧。

邵丽表示,大家相聚一堂不单单是为了纪念他,更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人格以及他对生活的热忱,我们要接过他传给我们的文学接力棒,把打造河南文学强省作为一个重要的责任,这才是对南丁先生最好的怀念。

《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王山在致辞时说,南丁先生是一位非常善良有大智慧又有着文采的人。他的《经七路34号》,举重若轻的来写他经历过的一些人和事,在这书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力量,让人看到光明。
这是南丁的最后一部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曼如在讲话中说,南丁同志是河南省文学界的一面旗帜,是最重要的亲历者和领导者之一。他不到18岁就来到了河南,为河南文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创作成果丰硕,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他积极拼搏进取,勇于担当作为,在担任省文联党组书记的时候,组织创办了《莽原》、《故事家》等多种文学期刊,为河南的文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平台。他大力举荐人才,培养了李佩甫、张宇等一大批作家,成为中原作家群的中坚力量,极大增强了中原文学的力量。
南丁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作品积极的价值取向和意义追求,这是他一直能保持旺盛创造力的重要原因。《经七路34号》是南丁同志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对河南文艺几十年的工作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好好的研究和宣传推广。学习南丁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这种坚持反映时代表现人民的创作导向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作出贡献。
张曼如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也再次重申了文艺和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在这个新时代,文艺工作大有可为,纪念南丁同志就要从他手上接过接力棒,增强文化自觉,切实肩负起河南文艺事业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这本书不拔高、不粉饰、不矫情、不做姿态,有着历经淬火之后的平实
研讨会上,河南文艺出版社陈杰女士向大家介绍了《经七路34号》的有关情况。
据悉,这是南丁先生生前留下的最后一部书稿,完成于2016年5月,同年6月他生病住院,11月11日去世。这是他从84岁开始动笔,用一年的时间完成的他生命中的最后文字。这本书是他对自己一生从事文学事业的总结与回望,是一部个人岁月的回望集,也是一部河南文学的备忘录,真实记录了河南文学史的很多重要侧面,很珍贵。
在《经七路34号》中,南丁先生坦诚朴素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就像是面对老朋友的微微絮语,文字平和,不拔高、不粉饰、不矫情、不做姿态,有着历经淬火之后的平实,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可以说,这本书也是南丁先生在他生命最后时刻写下的对这个世界的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文学深厚的情谊,展现了他特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光辉。


《中国作家》副主编高伟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带有历史和人文价值的作品。既是一个人的回忆录,也是一部河南文学史,不但记录了一个作家成长的历史,同时也是那一代人的历史,是一个时代的传记。该书对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学,研究党对文艺事业领导的经验、历史教训,对研究文学的发展规律具有相当广泛的意义。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看来,这是一本很智慧的书,它呈现了南丁先生“以空间代时间”的写作智慧。
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李佩甫说,河南文学的发展就是《经七路34号》,它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无与伦比,因为没有人能够再写出这样一本书。著名作家张宇说,《经七路34号》非常好,34号代表着文学历史,也寄托了无限希望。
他在那个时代如何激发大家的创造力,为今天提供了一些借鉴
作家墨白用“逆境中的坚韧和达观、顺境中的仁慈和宽厚、平静中的认识和反省“来形容南丁精神。
郑州市文联副主席程韬光说,《经七路34号》,先生写的很平静,不怨不怒,但让读者无法平静。文学是连接一个国家和民族一一贯通的文脉,往往表现出激荡的力量。文学的传承不仅是民族传承的延续,更昭示出一个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作为一个文学晚辈,会以他为前行的灯塔,踏踏实实努力去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以汇报南丁先生曾经给过的无私帮助。
南丁先生的女儿、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从读者的角度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解读《经七路34号》。
“首先,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来读解,这是一个空间概念。一个有文化的城市,他的落标不应该是高楼大厦,而应该就是记述了文化人工作生活的地方,所以《经七路34号》是一个文化标志。其次,从作家心理学的家度去读解。南丁是一个作家、小说家,他同时还是文学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这两个身份、双重思维在他的这本书中得以体现。第三,从精神生态的角度去读。河南省文联大院其实是一个集聚了精神创作者生态的院落,南丁作为一个文学的组织者,如何在那个时代激发出大家的创造力,为今天提供了一些借鉴。
最后,何向阳向所有参加研讨会的各界人士表示深深感谢。她充满深情地说,“我相信,大家对他说的话,他都能听见!”
当天的研讨会上,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还宣读了关于设立“南丁文学奖“的决定。
为纪念南丁先生,促进中原作家群创作的繁荣兴盛,经与南丁先生亲属协商,由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南丁文学奖,授予最近一年来创作出最优秀文学作品的在豫或豫籍作家。评奖结果每年9月揭晓,奖金不低于10万元。
|